典藏文物
文化詮釋
此為自紐西蘭引進的改良式桌上織帶機,屬於立式織布機,相對於傳統式的「水平式背帶腰織機」,容易因為長期久坐對腰部形成壓迫,此款織布機採用坐或站的方式來進行織布,使用者可以直接在織布機上整經上線,製作織品所需花費的時間也較短,因此也成為近代原住民族人重拾織布工藝的新式織具。
關於立式織布機引進臺灣的歷史,侯玟貞在《編織彩虹夢-賽德克文化脈絡下的織布工藝發展》(頁91)提到:「1960 年代,天主教興起宣教於春陽天主堂服務的美籍明惠鐸神父,協助部落婦女推銷織布成效頗佳,莊天德神父為協助族人增加生產效率,由紐西蘭帶入高機,並從加拿大引進印地安人的織紋,線材則改以人造纖維,所織作而成布料,由神父負責銷售外,亦由漢人批發至埔里鎮或名勝風景區販售,如:廬山、日月潭、烏來…等地」。
文化是生活的傳承與延續,原住民族人在不同時代中,因應著時代變遷,而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和變化,原住民族人的織布線材早期以是苧麻維為主,如今則是以多元複合材料呈現,織布技藝因應著社會環境的變遷生存,而產生新的意義。
※參考書目:侯玟貞,2010。《編織彩虹夢-賽德克文化脈絡下的織布工藝發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關於立式織布機引進臺灣的歷史,侯玟貞在《編織彩虹夢-賽德克文化脈絡下的織布工藝發展》(頁91)提到:「1960 年代,天主教興起宣教於春陽天主堂服務的美籍明惠鐸神父,協助部落婦女推銷織布成效頗佳,莊天德神父為協助族人增加生產效率,由紐西蘭帶入高機,並從加拿大引進印地安人的織紋,線材則改以人造纖維,所織作而成布料,由神父負責銷售外,亦由漢人批發至埔里鎮或名勝風景區販售,如:廬山、日月潭、烏來…等地」。
文化是生活的傳承與延續,原住民族人在不同時代中,因應著時代變遷,而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和變化,原住民族人的織布線材早期以是苧麻維為主,如今則是以多元複合材料呈現,織布技藝因應著社會環境的變遷生存,而產生新的意義。
※參考書目:侯玟貞,2010。《編織彩虹夢-賽德克文化脈絡下的織布工藝發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