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文物
文化詮釋
此組服飾有:頭飾、上衣、攜物袋(檳榔袋)、方布腰裙、長裙等物件,是傳統噶瑪蘭新娘禮服的重製作品,噶瑪蘭古語稱為mak lazungan。
由於目前大眾對噶瑪蘭族服飾的印象大多是以白底滾黑邊的服飾為主,這也讓噶瑪蘭族文化復振行動的重要推手之一Banday.Papu(漢名:偕萬來)的大女兒Ngulan.Banday (漢名:偕淑月),萌生復原傳統服飾圖紋的念頭,於是新社部落的噶瑪蘭族人藉由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辦理的「馬偕博士收藏台灣原住民文物展─沉寂百年的海外遺珍」特展資料,來台舉辦的參考資料,以及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胡家瑜老師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拍回的噶瑪蘭新娘裙圖紋,開啟復織噶瑪蘭族傳統綴珠垂鈴新娘腰裙的契機。
該件新娘腰裙由兩幅麻布所縫成,色系由黑、藍、紅三色構成,間飾以金黃、淺藍、紅色玻璃珠及瑪瑙珠等,上半為淺藍棉布,下半縫接織花布塊,織紋結構主要以垂直與水平相關為基本原則,等距間隔的呈現菱形、曲線、交叉、米字等組合紋樣,裙布下擺縫飾整排玻璃珠串連的小銅鈴。
由於目前大眾對噶瑪蘭族服飾的印象大多是以白底滾黑邊的服飾為主,這也讓噶瑪蘭族文化復振行動的重要推手之一Banday.Papu(漢名:偕萬來)的大女兒Ngulan.Banday (漢名:偕淑月),萌生復原傳統服飾圖紋的念頭,於是新社部落的噶瑪蘭族人藉由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辦理的「馬偕博士收藏台灣原住民文物展─沉寂百年的海外遺珍」特展資料,來台舉辦的參考資料,以及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胡家瑜老師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拍回的噶瑪蘭新娘裙圖紋,開啟復織噶瑪蘭族傳統綴珠垂鈴新娘腰裙的契機。
該件新娘腰裙由兩幅麻布所縫成,色系由黑、藍、紅三色構成,間飾以金黃、淺藍、紅色玻璃珠及瑪瑙珠等,上半為淺藍棉布,下半縫接織花布塊,織紋結構主要以垂直與水平相關為基本原則,等距間隔的呈現菱形、曲線、交叉、米字等組合紋樣,裙布下擺縫飾整排玻璃珠串連的小銅鈴。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