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文物
文化詮釋
富世村最著名的史前文化「富世遺址」,原來稱之「太魯閣遺址」,位於立霧溪口,中橫公路牌坊前方約一百公尺的河階地,已被列入重要的史前考古紀錄。
富世遺址像一輪彎月的地形,長約300公尺,寬約30-50公尺。階地的南緣為陡峭的岩壁,就是新城山的南麓,北邊是立霧溪出海口,東北邊面向太平洋,西邊是太魯閣口。
富世遺址背山面海,形勢陡峭,仍保持原始的面貌,遺址是考古學者民國73年在立霧溪流域發現的。他們在河階地看到幾處石頭堆積成塔狀,其中有一塊石柱,頂部有一段很明顯的打磨痕跡,它的形狀很像是台灣東部「巨石文化」中的「單石」。
經過仔細挖掘及調查,除了有幾塊單石已經被農夫堆放成圍牆外,其他的仍然豎立在地表上,僅露出頭部一小段的單石,數量有85塊之多。
同時考古學者也發現幾處「屈肢葬」的石棺,及繼史前人類之後到此生活的先民,使用的陶器碎片。當時這處遺址在台灣考古學中沒有任何紀錄,被視為考古界的處女地,令學者雀躍不已。
富世遺址像一輪彎月的地形,長約300公尺,寬約30-50公尺。階地的南緣為陡峭的岩壁,就是新城山的南麓,北邊是立霧溪出海口,東北邊面向太平洋,西邊是太魯閣口。
富世遺址背山面海,形勢陡峭,仍保持原始的面貌,遺址是考古學者民國73年在立霧溪流域發現的。他們在河階地看到幾處石頭堆積成塔狀,其中有一塊石柱,頂部有一段很明顯的打磨痕跡,它的形狀很像是台灣東部「巨石文化」中的「單石」。
經過仔細挖掘及調查,除了有幾塊單石已經被農夫堆放成圍牆外,其他的仍然豎立在地表上,僅露出頭部一小段的單石,數量有85塊之多。
同時考古學者也發現幾處「屈肢葬」的石棺,及繼史前人類之後到此生活的先民,使用的陶器碎片。當時這處遺址在台灣考古學中沒有任何紀錄,被視為考古界的處女地,令學者雀躍不已。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