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主要分佈於花蓮、臺東兩縣,為臺灣原住民人口數最多的一族。從地域性及語音的差異,主要可分為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馬蘭阿美、恆春阿美等五大亞群,然而在歷史源流、族群遷徙、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各地的阿美族人亦逐漸形成區域性的特色。

花蓮境內主要有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與海岸阿美:

1. 南勢阿美:阿美族中最北的一群,又可稱為北部阿美,於花蓮境內主要分布於新城鄉、花蓮市、吉安鄉、壽豐鄉、鳳林鄉等,代表性部落有荳蘭(Natauran)、薄薄(Pokpok)、里漏(Rilao)、七腳川(Cikasowan)等。因位居泰雅族北勢群的南方,故相對稱為「南勢阿美」。

2. 秀姑巒阿美:阿美族位居中部的一群,因地處秀姑巒溪流域,故以為名,於花蓮境內主要分布於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玉里鎮、富里鄉等等,代表性部落有:太巴塱(Tafalong)、馬太鞍(Fataan)、奇美(kiwit)等。

3. 海岸阿美:也是阿美族位居於中部的一群,因為居住地濱臨海洋,故稱海岸阿美,於花蓮境內主要分布於現今的豐濱鄉,代表性部落有貓公(Fakon)、靜浦(Cawi)、港口(Makutaay)等。

花蓮地區的阿美族自稱Pangcah「邦查」,是「人」或「同族人」的意思,「阿美」Amis是南部阿美族(馬蘭阿美與恆春阿美)的自稱,亦有一說為位居於臺東的卑南族人對於其北方阿美族人的稱呼。

花蓮縣內人口數:52,417人;

全臺人口數:202,108人

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人口統計資料(截至2015年7月)

秀林鄉

服飾特色

阿美族的服飾早期是以樹皮製成帽子、頭巾、丁字帶、裙子等,樹皮布的材料多以楮樹為主。後來因紡織技術進步,麻布、棉布取代容易破損腐壞的樹皮,成為主要的衣服材料。 阿美人的傳統服裝,各地的樣式不太一致,例如:在花蓮地區北與中部的阿美族男性的下身穿著片裙及後敞褲,檳榔袋為方形﹔較南邊的則穿著有刺繡花紋的一片裙,檳榔袋的形狀則較接近梯形。在顏色方面花蓮地區偏愛紅色系為主﹔而臺東地區則偏愛黑、藍色系,在頭飾、腰帶等皆有形式上的差異。

音樂歌謠

阿美族歌謠依許常惠教授的研究可分為祭儀性歌謠與非祭儀式歌謠。祭儀式歌謠總括豐年祭歌、海祭之歌、巫師祭歌以及外來宗教詩歌等等。在非祭儀式歌謠部分,則包羅勞動歌、情歌、婚嫁歌、聚會歌、飲酒歌、勸世歌、童謠等。在工作、戀愛、娛樂等日常生活描寫性歌謠。

儀式祭典

豐年祭Ilisin

在文化意義上相當於漢人文化的過年,各部落會各自在每年的七月中旬至九月初間舉辦,時間由一天至七天不等。除了慶祝及感謝祖靈的庇祐,讓族人在過去的一年中衣食無虞,也請祖靈繼續庇祐族人在新的一年依然能逢凶化吉。

捕魚祭Milaedis

捕魚祭大約在五月至六月間舉辦。早年,每當農作收成之前,族人便會在海邊或河濱捕魚並舉行祭儀,下水捕魚之前,必須先用酒、肉、麻糬等物品祭神,祈求神明的護祐,能夠有好的收成。近午之時,族人會將捕獲的魚全部集中起來,一起下鍋烹煮,再依年齡階級由大至小分發共享。

聯絡我們
驗證碼